1950年,四川省合江县枪决了辛亥革命元老夏之时,同一年,夏之时的前妻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女企业家董竹君将上海锦江饭店和自己所居住的花园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夏之时和董竹君这对曾经的夫妻,两人从辛亥革命到创办锦江饭店,见证了旧中国到新中国的交替,下面就来说说他们的传奇故事。
青楼与革命的交汇
20世纪初,中国深陷内忧外患的泥沼,封建帝制摇摇欲坠,新思想如星火燎原。在上海的青楼里,14岁的董竹君出落得亭亭玉立,才情出众,虽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却在这烟花之地尝尽了人间冷暖。
彼时,27岁的夏之时已是辛亥革命的元老,是蜀军政府副都督。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革命思潮影响,回国后积极投身推翻满清的革命大业,领导重庆新军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并被推举为蜀军政府副都督。
辛亥革命成功后,夏之时不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因此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被袁世凯所通缉,被迫辗转至上海避难,并暗中进行反袁革命运动。
为了掩护革命活动,夏之时选择在青楼中秘密谋划革命运动。因此他也与身处青楼的董竹君相识,就这样原本两个世界的人,命运的丝线就此缠绕。
夏之时被董竹君的灵动聪慧与坚韧气质深深吸引,与其他寻欢作乐的客人不同,他常与董竹君畅谈革命理想、家国抱负,在这温柔乡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董竹君也被夏之时的不凡谈吐、救国之志所打动,在他身上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曙光。
二人身份悬殊,一个是被世俗轻贱的青楼女子,一个是备受尊崇的革命领导者,但爱情的种子还是在乱世中悄然萌芽。
1914年,夏之时与董竹君在上海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两人结为夫妻。后来夏之时参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二次革命,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携董竹君跑到了日本东京,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在日本的日子里,董竹君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她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深造,努力学习日语、数学、物理、化学及历史等课程 ,常常挑灯夜战,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夏之时也全力支持她的学业,为她请来了家庭教师,帮助她更快地融入学习环境。
这段时光,是他们夫妻二人难得的宁静与甜蜜期,在异国他乡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董竹君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更加坚定了心中追求平等与自由的信念。
然而,好景不长,1915年底,护国讨袁战争爆发,夏之时奉命回国参加革命。临别之际,他将一把小手枪交给董竹君,深情地嘱咐她要安心学习,用这把枪保护好自己,可话锋一转,又警告她若背叛自己,这把枪还有“别的用处”。
这让董竹君心中一寒,她深知丈夫对自己青楼出身仍心存芥蒂,信任的种子出现了裂痕,但她还是选择相信夏之时的深情,独自留在日本继续完成学业。
1917年,董竹君完成学业,本计划赴法国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却因夏之时父亲去世,不得不回国奔丧。回到四川后,董竹君成为了副都督夫人,可这份荣耀背后却是无尽的心酸。
夏家是个传统的封建大家族,家中长辈对董竹君青楼出身极为不满,时常冷嘲热讽,下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婆婆甚至想为夏之时另娶名门闺秀。
面对这些刁难,董竹君默默忍受,她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善良,努力周旋,用从海外带回的礼物讨好家人,对长辈恭敬孝顺,对同辈谦逊有礼,试图融入这个家庭,可即便如此,仍无法改变他人对她的偏见。
与此同时,夏之时也成了川军内部的派系斗争牺牲品,很快被解除了公职退出军政界。从高高在上的都督沦为普通百姓,巨大的落差让他一蹶不振,开始沉迷于鸦片与麻将,借这些来麻痹自己。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心怀革命理想的青年夏之时如今被现实打磨得失去了斗志,脾气也变得愈发暴躁,常常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发泄在董竹君身上。
事业的不顺让夏之时的自尊心受挫,而董竹君的聪慧能干在此时却成了他眼中的刺,他无法接受妻子在自己落魄时依旧光彩照人,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命运的转折让两人分道扬镳
矛盾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大,终于在1929年彻底爆发。这一年,董竹君带着家人来到上海,满心期待能与丈夫重新开始,可迎接她的却是夏之时的冷脸与指责。
夏之时不满董竹君未经他同意就来到上海,觉得她带来的家人是累赘,两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争吵却越来越多。
他们在许多事情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从四川的黄包车公司、丝袜厂的经营问题,到对辛亥革命战友张培爵子女的帮助,再到女儿们的教育问题,每一件事都能成为他们争吵的导火索。
夏之时认为董竹君关闭公司、资助他人是愚蠢的行为,还固执地觉得女子读书无用,不同意女儿们上大学,他固步自封的思想和对金钱的吝啬,让董竹君失望透顶。而董竹君为家庭和事业付出诸多心血,却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尊重,她深知两人的思想鸿沟已无法填补。
一次激烈的争吵中,夏之时盛怒之下甚至拔刀相向,这让董竹君彻底对这段婚姻绝望。她带着四个女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夏家,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分居生活。
这五年里是董竹君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也是她破茧成蝶的关键期。她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们在上海滩艰难求生,做过各种工作,开过纱厂,尽管经历了无数挫折与失败,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念,咬紧牙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女儿们撑起了一片天。
1934年,按照约定,董竹君和夏之时来到律所办理离婚手续。此时的董竹君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岁月的磨砺让她变得坚强且独立,眼神中满是坚定与自信。
面对共同好友李肇甫的劝和,董竹君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与夏之时之间早已没有回头路,她要的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而不是委曲求全的婚姻。
在离婚谈判中,夏之时试图用威胁和利诱挽回她,承诺只要她回四川,就出钱为她病重的父亲治病,但董竹君不为所动,平静地签下了离婚协议,结束了这段痛苦压抑的婚姻。
离婚后的董竹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事业和孩子的教育中。1935年3月15日,她在上海大世界附近包下一栋小楼,创办了“锦江小餐”,也就是锦江饭店的前身。
凭借着独特的眼光和过人的商业头脑,董竹君将饭店定位为高端川菜馆,菜品融合了四川传统风味与上海本地人的口味偏好,环境布置得典雅精致,服务也十分周到,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社会名流、青帮大佬前来光顾,黄金荣和杜月笙便是这里的常客。
不仅如此,董竹君还利用饭店掩护,为地下党传递重要情报,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夏之时在与董竹君离婚后,回到四川成都,投身教育事业,创办了锦江公学,希望能在教育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培养出更多有识之士。
但后来夏之时因病赴上海就医,无奈辞去校长职务。晚年的他,开始潜心研究佛学,试图从佛法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在青灯古佛旁度过余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然而,在这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的时刻,一场旨在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的镇反运动悄然拉开帷幕。这场运动如同狂风骤雨,对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产生了深远影响,夏之时和董竹君的命运也在此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夏之时在回到四川后,原本希望在教育领域安度晚年,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在解放初期,夏之时的老家合江县盘踞着一股以夏之时族人夏西夔为首的土匪势力,合江县政府请夏之时从成都回合江县帮忙平定匪患。
因此夏之时回到合江县并担任了治安委员一职,他给夏西夔写过一封劝降信,但随着镇反运动爆发后,他在1950年时被指控“组织策划土匪暴乱”,尽管他曾担任合江县治安委员会委员,还应人民政府副县长之命写信动员投诚,但这些事实都未能阻挡他被逮捕的命运。
最终,夏之时被错杀,这位曾经为辛亥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元老,就这样在时代的洪流中含冤离世,时年63岁。
而董竹君在离婚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商业天赋,将“锦江小餐”经营得风生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锦江小餐”不断发展壮大,又开设了锦江茶室,建国后合并为锦江饭店。
这里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革命的秘密联络点,董竹君利用饭店的特殊环境,为共产党提供了诸多帮助,许多重要的情报在这里传递,不少共产党人在这里得到庇护。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急需一个高规格的场所来接待外宾和举办重要活动。董竹君深知国家的需求,毅然决然地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锦江饭店和所居住的花园别墅以及15万美元现金无偿献给国家。
在政府的支持下,锦江饭店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迎来送往无数国内外政要、名流,见证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为国家的对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董竹君也因其杰出的贡献,连续七届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的人生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写在最后
改革开放后,全国开始拨乱反正,1987年时,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在经过仔细核查后,郑重宣布为夏之时平反,恢复其辛亥革命志士的荣誉。
这一声宣告代表着夏之时那被尘封的冤屈画上了句号,尽管这份迟来的正义未能在他生前给予慰藉,但却在历史中为他正名,也让后人知晓他的赤诚与无辜,他的冤屈也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澄清。
而董竹君将锦江饭店无偿献给国家,不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一份对国家建设的坚定支持。此后,她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
1997年,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读书栏目《读书时间》邀请了董竹君做专访,讲述了她的励志且传奇的经历,但遗憾的是在节目播出56分钟后,97岁的董竹君就因年迈感染感冒而去世。
锦江饭店,作为董竹君传奇人生的见证者,在新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接待过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首脑以及众多国际工商界著名人物 ,见证了中共八届七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美联合公报》的磋商等重大历史事件。
每一位踏入锦江饭店的宾客,都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历史底蕴,这里不仅是美食与住宿的场所,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是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见证者。
夏之时与董竹君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他们在乱世中相遇,携手走过风雨,最终却分道扬镳,他们的经历,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变幻,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双悦网配资-正规实盘配资十大平台-中国十大股票软件排名榜-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